多次催要借款能使诉讼时效中止吗

1.多次催要借款无法让诉讼时效中止,却能导致其中断。诉讼时效中止指时效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无合适法定代理人等法定事由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暂停,事由消除后继续算。

2.债权人多次催款体现积极主张权利,符合诉讼时效中断情形。诉讼时效中断是因权利人提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等,让已过时效无效,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算。所以,多次催款能使时效不断重新起算。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多次催要借款不能使诉讼时效中止,但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让诉讼时效不断重新起算。
法律解析:
诉讼时效中止需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如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导致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时效才暂停计算,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而债权人多次催要借款,是积极主张权利的表现,符合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会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所以,多次催要借款能不断让诉讼时效重新起算。如果在借款催要等法律事务上还有其他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法律分析:
(1)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明显区别。诉讼时效中止需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如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定代理人等,导致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效暂停计算,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
(2)债权人多次催要借款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却符合诉讼时效中断情形。诉讼时效中断是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使已过的诉讼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多次催要借款能让诉讼时效不断重新起算,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持续受法律保护。

提醒:催要借款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以证明主张权利的行为。不同案情适用法律情况有别,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多次催要借款不会使诉讼时效中止,却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止需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如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定代理人等,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效暂停计算,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

而债权人多次催要借款体现其积极主张权利,属于诉讼时效中断情形。诉讼时效中断指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已过的诉讼时效期间无效,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因此多次催要借款能让诉讼时效不断重新起算。

建议债权人在借款期限内定期催要借款,保留催要证据如聊天记录、催款函等,以保障自身债权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一)若想确保借款诉讼时效有效,债权人应积极多次催要借款,保留好催要证据,比如聊天记录、催款函、通话录音等,以此来使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
(二)当出现如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法定事由时,若处于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诉讼时效会中止,待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要留意这些法定事由出现的时间和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 了

相关文章

余姚市看守所电话 杭州余杭区律师 杭州律师 平湖律师 桐庐刑事律师 东阳刑事律师 安吉法律咨询 杭州市西湖区资深刑事律师 温州市洞头区刑事律师咨询 海盐县刑事律师咨询 衢州市刑事律师 丽水市取保候审律师 温州市瓯海区律师 台州市黄岩区律师 湖州市南浔区律师网 宁波离婚律师 嘉兴房产律师 武义律师哪个好 宁波律师 杭州余杭律师 温州洞头律师事务所 湖州南浔法律咨询 仙居法律咨询 绍兴刑事律师 温州鹿城法律咨询 海盐法律咨询 绍兴越城法律咨询 象山交通事故律师 温州洞头交通事故律师 嘉兴南湖交通事故律师 杭州钱塘律师 衢州柯城律师 温州瓯海律师 黄山律师 九江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杭州西湖律师 温州龙湾律师 杭州西湖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衢州衢江律师 杭州临安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金华金东律师 杭州余杭律师 杭州拱墅律师 杭州拱墅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杭州上城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杭州临平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金华律师 杭州富阳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江山律师 杭州刑事律师收费标准